第1212章学院
第1212章学院 (第1/2页)“那就叫长安海事学院吧。”
听杜伏威说要让他给起个名字,李破不假思索的张口就来。
杜伏威自然也不会提出什么不同意见,学院,书院在他眼中都差不多,而且还比长安书院多出两个字来,那肯定是皇帝上心的表现。
于是自古以来第一所海军学院就这么诞生了。
作为皇帝的李破自然是很上心,海军学府应该教授什么他正在琢磨,杜伏威却已经打算照抄长安书院,弄些科目先教着,李破也由着他先来操弄。
当世之人对海事并不热衷,尤其是战乱方止之时,有很多事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大问题,人们也顾不上想及其他。
杜伏威的所作所为早已传出风声,但在很多朝臣眼中都是皇帝为了安抚诸侯而定下的策略,差不多就是给他找点事做,趋于玩闹之举,不值得重视。
所以说,对于海上行船之事,乃至于江南的水军,其实都并无多少一定之规,水军大多都是按照陆军的建制和律令在操作。
大部分的战术,经验都靠口口相传,亲身示范等来传承,按照杜伏威的想法其实也是这个样子。
他从江左那边调来了一些人手,打算就像当年他率人出海时那样,在长安的河流湖泊中把行船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们,学上个一年半载估计就能出师了,多简单的事情。
其实若非他多次到长安书院偷师,很羡慕那边温文尔雅,出口成章的人们,不然照他开始时的意思根本不用请什么人来自己建的书院教授文章。
当初他在江左时,上船出海的人有几个是识字的?正经应该是从军中找些人来,能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辛苦,不怕风吹日晒,这样的人到船上待上一段日子,又有人在旁边手把手的教,再笨的人也没有学不会的道理。
纯粹的野路子,与李破办学的初衷自然是背道而驰。
不过杜伏威在长安书院中受到了些熏陶,觉着自己办下来的书院不能只出些粗坯,于是便也想教授些文事,就算出来的人和长安书院那些不能相比,也莫要差的太多。
最终其实也是归结到了面子问题上面,求名嘛,自然不能过后让人嘲笑讥讽。
…………………………
但到了李破这里肯定就是另外一番想法了。
你道他建一座书院出来专奉于海事是闹着玩呢,要是只教出一些船工,或者是水军将士来,那才叫个笑话。
大唐建造的每一座书院针对的都将是官员将领,不然就是资源的严重浪费,建一座书院可不容易,其中包含着昂贵的人力,物力成本,而且还是持续性的投入。
别看杜伏威是大富翁,没有朝廷持续支持的话,早晚都得被拖成穷光蛋。
………………
长安书院仿照国子监来建那是没办法,因为先得让文人们在思想上承认长安书院的地位,等时间一长,再从其中慢慢进行改革。
如果按照李破的意思,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安书院除了基础科目之外,后面所学应该有所侧重,并一一与六部对应,这是最简单的科目划分,然后还要进行细分,怎么也得弄出二三十个科目才合适,顺便让那些说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人去死。
嗯,好在当世的儒家信徒还没那么狂妄,其中大部分人都很开明,完全可以把他们与后来八股取士之后的文人们当做是两种生物来看。
所以说,长安书院现在看着还和国子监相类,并无多少差别之处,但将来一定会和如今的国子监拉开距离,只要李破在当政,这简直就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甚至于过两年国子监也要向长安书院看齐。
而杜伏威办的这所书院,嗯,现在应该叫长安海事学院了,这是正经的新鲜事物,一张白纸,上面写什么字,作的什么文章,都可以任意挥洒,不拘于时势。
按照李破的意思,那里面出来的人可不光是水军将领,海事嘛,包罗的东西可就多了。
起码得有造船这一项吧,没有像样的船只,你拿什么去海上浪荡?
只造船一项其实涉及的东西就很多了,术数一定是基础,外加上匠工技艺,那就是好大一门学问,可以作为海事学院的一大门类。
而要想按照这个方向办学,明显不能一拍脑门说什么是什么,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像杜伏威印象中手把手的教导那种,应用到办学上面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先就得有此类的著述,李破觉着应该把这些都塞进何氏工物里面去,成书之后便可作为学院的指导性读物,这才附和后来人办学的模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