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胜利
第313章 胜利 (第1/2页)吉林城里,高军后路军不再顽抗。从早晨激战到黄昏,始终不见高军主力回援。汲金纯也适时让人喊话,要求第一团放下武器,既往不咎,越打越寒心的第一团决定投降。
这样,除了大部伤亡的第一团,辎重、火炮大都完好,张作霖、张汉卿期望的取得完整炮兵营的目的达到了,汲金纯首功一件。
在蛟河前线斗得难分难解之时,郭松龄已经悄然抵进距离战场仅五里之外的松花湖畔,随他一道的,还有三个骑兵团。
考虑到吉林地形与交通的不便,骑兵便是纵横驰骋的优势所在。自决定围歼高旅的一刻起,张汉卿就定下了集中全部骑兵,作为关键时刻的棋子进行突破。此外,一旦高旅溃败,骑兵还可以方便地进行追击。在这里,两条腿的人是跑不过四条腿的马的。
卫队师骑兵团、28师骑兵团、29师骑兵团…被整合给郭松龄统一指挥。
没错,吴俊升亲自带领29师主力退回黑龙江,是真的----战事胜利已经可以仰望,黑省只有韩麟春的第一师却有点不敷使用了:因为日本人在海参崴登陆,还要强占北满铁路。吴俊升回师,要携同防备日本人。
此外还能给高士傧错觉,让他稍感轻松。不过由于骑兵的突然性和快速性,29师属骑兵团却转了一个大弯。不过马快,他们还是赶在前头。
三人骑兵团听到不远处正在激战的双方战火声,早已急得跳脚,郭松龄却不为所动,他冷静地分析着方方面面获得的情报,盘算着利弊。
奉情局为此战投入了几乎全吉林的人力,让各种资讯迅速汇集到各指挥部来,这是高军没有的。
向正在激战的敌军阵线发动进攻,充实我军力量,打垮敌人信心,是一般人都会有的想法。可是这样做,又将是一轮混战,即使战而胜之也是惨胜。而且现代战争条件下,机枪是大规模骑兵的噩梦。考虑到敌人是在吉林乃至东北都数一数二的北洋劲旅,三个骑兵团就这样加进去有些像添油战术。
骑兵的优势在哪里?当年无敌于天下的蒙古骑兵是如何打垮数以百万计的各国步兵的?满清骑兵又是怎样一口口吃掉数十万大明辽东精锐的?发挥骑兵优势,在运动战中打歼灭战!攻坚,不是骑兵的特长。
要发挥这种特长,就要让敌军动起来。只要动,被骑兵一冲,建制被打乱,指挥被阻隔,这支军队就离死期不远了。
奉军骑兵团沿用清末配置,为最大额度直辖五连制,八百人。三个满编骑兵团怎样起最大作用呢?郭松龄在奉命进入吉林剿匪便和张汉卿没有交集了,但他不约而同地用起张汉卿刚用过的办法:攻心。
两个骑兵团在两侧向高军阵地来回飞驰,造成包围的假象。掀起的漫天尘土与响亮清脆的马蹄声让高军开始惴惴:两边都是看不见的尘土,来来回回不知道有多少敌军在侧,这让进攻的、防守的高军都泄了气。正好,漫天的尘土遮住了卫队师和特战大队,也遮住了自家指挥员与督战队的眼睛。有些聪明的高军就趁着这个机会,有躲到路边的草丛中的,有躲到石头后的,有的干脆把枪一丢开了小差的。
高士傧对两翼骑兵的到来完全失去了判断。没有了救援的后路,肯定打不过全副武装的奉军两个师的,现在又有这样的骑兵集团参战,此次只怕凶多吉少。关键是前面有多少卫队师的军队自己不清楚,但人数肯定不少的。如果让其全师到达,自己真的是走不了啦!
骑兵团逡巡良久,作出不少次跃跃欲试的进攻架式,不但高士傧分心,免不得把作战中的混成旅分出部分人员来护卫两翼。混成旅的士兵也不敢放手一搏,时时刻刻惦记着背后骑兵团的突然一击,这让正面防御的卫队师的那个团顿感压力减轻不少。基本上一比一的人数与战斗力,防守方要占不少便宜。
激战一个多小时没有进展,高士傧知道要糟。有这么长的时间,就是防御到位,后路一个团加上炮兵营也不是两个整编师的对手。自己兵的士气越来越低沉,关键是取胜无望,外无援兵,僵持下去,只有等死。
他决定发动最后一搏,倾全力进攻。如果有效,皆大欢喜;如果无效,自己也要瞅准时机早做打算了。他命令两翼士兵不管佯动的骑兵团,只各留一个连警戒,其余全部冲上前去。
号令一下,混成旅官兵一窝蜂地涌上前,他们也知道这是生死存亡之战,还能作战的,鼓足勇气呐喊着向前跑;不想作战又溜不掉的,被裹挟着向前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