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摧枯拉朽
第944章 摧枯拉朽 (第1/2页)整个战役,以西部为核心。在张汉卿逐渐修改的朝鲜战争计划里,西部兵团的最终目标,是要完全占领汉城、仁川一线。
汉城在汉江下游,距西海岸的仁川港28公里,后者位于朝鲜半岛东西方向最为狭窄的“蜂腰部位”。控制住这两座城市,日军将无法绕过这里威胁人民军背后,只能在朝鲜半岛正面和中国军队消耗,最终按照张汉卿定下的步调走。
而且汉城四周围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和丘陵如列城郭,起到天然的护卫作用;汉江自东向西缓缓流过,在汉城市中心穿过,其水面宽400米到一公里不等,又给未来隔江防守带来一定便利。谁控制汉城,谁就可以依险获得对岸的缓冲优势。
在中日新一轮|大战即始,先用优势兵力取得这里对未来的用兵有莫大好处,所以戢翼翘志在必得,也把有限的空军力量大部用在这里。
西部的地面交火,就从第一装甲师发动开始。
这是张汉卿斥巨资重点打造的新式陆军样板部队,被选为突前尖刀,全师上下充满着战斗的欲望。他们的前任在关东州大放异彩,接收了新式坦克和新式火炮的这支部队决心不让前辈们专美于前。
25吨重的27式确实要比15吨重的T-20高大威猛许多,有了七年的工业沉淀,它的进步也是很明显的:发动机技术稳定、装甲厚了许多、进攻武器换成了威力更大的75MM口径。
还有可以伴随坦克进行火力支援的自行火炮,更是让在中国方面参战的纳粹三杰眼界大开。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有这么近距离支援坦克进行火力压制的武器,而不必考虑拖曳式火炮无法机动伴随的困难,于坦克火力而言,算是它力量的倍增器。
两个月的时间里,日本陆军并没有有效抵御坦克的武器,他们使用的37MM步兵炮对27式根本不起作用,而且多数已经在第二轮的自行火炮跟进时被打垮了。
日军也有炮兵,可是前线日军在人民军炮兵与坦克兵的肆虐下遭受重创时,他们却丝毫没有发力相助的迹象。当前线的各个联队长手忙脚乱地向师团部求救时,得到的却是令人绝望的答案。
炮兵联队基本被毁!
这是新成立的朝鲜人民军空军的功劳。在第一拨轰炸时,他们就瞄准了日军重要的设施:炮兵阵地、军械库、司令部。在步兵构筑防御时,日军炮兵也准备择地而居,他们的重炮,都堆在后方的空地上,正好是空军的绝佳目标。
基本没有防空力量的反击,无所事事的中方护航战斗机队伍甚至用机头的机枪对着散兵扫射,让陷入混乱的炮兵残部根本无法组织起相应的反抗。
两个师团的炮兵联队无法起到相应的作用,悲催的是前线的步兵。在天空中密密麻麻飞来飞去的“大鸟”面前,日军经受了心灵的洗礼。
这些崇尚“勇”、“武”的基层军人,接受的是“步兵万能”的培训,在薄弱的日本军工条件下,有人甚至没见到过汽车!
而中方的坦克进攻也特意选择在西部两个师团的结合部,这也是他们最脆弱的部分。在中国坦克的隆隆声中,迎面的日军不是被碾压便是抱头鼠窜,但能够逃得了性命的并不多,因为中国坦克伴随的“卿”式重机枪射击的速度远超过他们奔跑的脚步。
没有重炮,没有能够阻挡的完工的战壕,注定战场上是一边倒的势态。
在离战场最近的装甲师指挥部里,古德里安不敢相信地看着负责战报的作战参谋们把象征着阵地攻克的一面面小红旗插在面前的沙盘上。中国的装甲部队推进如此之快,让他大开眼界。而冒着生命危险在更前方观战的曼施坦因则在战后惊呼:“这是一场镰刀割牛油的战争!”
对西部两个师团的呼救,久迩宫邦彦王却不敢分兵。东部两个师团已经传来不好的消息,中国军队利用东部朝鲜多山的地形,在战役发起之前就有一部已经迂回到昭通江南之春川、丰岩里附近,战略意图十分明显:那是要切断与中|央日军的联系,分割包围这两个师团。
中国军人的胃口不小啊!
顺便说一句,这位久迩宫的大将对中国的了解程度远非一般人可比,他也是站在相当正面的角度评价中国。日本国内对中国一贯的蔑视称呼“支那”,他是从来不用的。尊重哪怕一个孱弱的对手,是军事上不犯错的必要因素。
他曾以审慎的态度对待中国的以大力发展空军来弥补海军不足的国防战略,认为这是中国领导人英明的决定。他也认为一战后世界军事的潮流将是航空兵,所以极力推崇对海军航空兵有研究的海军将领山本五十六,也曾在其最低潮的时候庇护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