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挖墙脚
第十二章 挖墙脚 (第1/2页)“果然不愧是大记者,这猜的是真准。”李皓顺势将手机妥善收起,接着询问道:“给女高的文章写好了。”
王双笑道:“大概有了个初稿,不过等回去后我还要再琢磨一下,力求完美。”
李皓闻言提议道:“那不妨先给我看看,我来帮你提提意见。”
“行啊。”王双欣然应允,随即便将笔记本电脑递给了李皓。
论起文字编辑能力,历经数百年的沉淀,李皓的技艺无疑已炉火纯青,无人能及。
在帮她先保存了一份草稿后,李皓就直接上手,帮着王双给修改了起来。
不多时,一篇既深刻描绘女高困境,又巧妙彰显领导功绩的文章便跃然出现在了电脑上。
李皓专注打字的神态吸引了王双的注意,她不由自主地凑近屏幕,以便更清晰地阅读内容,而她的秀发也自然而然地垂落在了李皓的手背上。
这一姿势,一直保持到李皓把文章彻底改完,她才陡然发觉这姿势似乎有些暧昧了,于是连忙调整坐姿,重新坐好。
“你这文笔可太好了,我们主编估计都没有这种功力,这完全就可以发表了。
我现在真对你好奇心满满,你为什么会懂这些东西?”
把电脑轻轻递还给王双,李皓便悠然一笑,说道:“当女人开始对男人产生好奇,往往就会是沦陷的开始,我劝你还是不要这么好奇的好。”
王双撇了撇嘴:“你倒是挺有感触,看来肯定是深有体会,女高那个丁笑笑老师,是你女朋友吗?”
李皓解释道:“暂时还不是,张校长招人时的原话,所有进去的老师头三年都不准谈恋爱,但之后肯定会是的。”
王双挑眉质疑:“倒是还挺自信的,可你们一个北京、一个在云南,一段都没有开始的感情,能经受的住距离的考验吗?”
李皓笑容不变,说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真正的爱情不会因为距离的长短而消失。
而且我也不会一直待在北京,我真正的事业还是在西南,我早晚是会要回去的。”
王双好奇追问:“就为了丁老师?”
李皓摇了摇头,目光深远:“那倒不是,我指的西南,不只是华坪一县,而是整个西南三省,那才是我要大展拳脚的地方。
这事我可就告诉你了,记得帮我保密,我还等着靠开心网融资挣钱呢,可不能让人知道我都想的这么远了。”
王双闻言心中一喜,点头答应道:“放心,我嘴严的很。”
飞机降落后,李皓早已安排好开心网的车在外等候,顺道也将王双送回了报社。
车停在报社门口,王双下车后,转身对李皓笑道:“在华坪那次是张老师请客,所以你现在还欠我一顿饭哦,我会记得来讨债的。”
说完,她俏皮地挥了挥手,便转身离去。
李皓摇了摇头,随后便让司机开车回了开心网继续干活。
为了能把参与家电下乡的事情完成,李皓需要在今年完成开心网的第一轮融资,从而解决资金问题。
而想让投资方砸下重金,当然也就需要开心网展示出自身的价值来。
互联网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流量”,李皓需要在这段时间,快速增加流量数据。
如今,开心网手握抢车位、朋友买卖等社交游戏,还有植物大战僵尸在外快速引流,用户增长势头可以说是遥遥领先。
但即使是这样,李皓依旧觉得它太慢了,同时还在帮开心网做起了全套营销。
用一连串的利好消息,最好是能将那些原本不玩网络的人,也给拉入进来,去开发额外的增量市场。
李皓这里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王双那也终于是把女高的文章给发布了出去。
并不是采用的李皓那版,而是她重新又拟定的一版。
按照王双后来给李皓的说法,李皓写的文章确实是文采斐然、完美至极,但也就是因为这样,看着总有点不真实。
李皓也尊重了王双的决定,毕竟在这个行当她才是专业的。
在2008年,纸媒依旧保持着其强大的传播力,尚未受到后来那般严重的冲击与衰弱,仍然是信息传递与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
尤其是新京报,做为官方直属的重要报刊,文章一经问世,便如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王双以细腻的笔触,深情的叙述,将女高的艰辛与奋斗,以及领导们的无私奉献与卓越功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这篇报道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为女高的精神所感动,重新又回忆起了当初被大山姑娘而牵动的心。
随着文章的持续发酵,女高的故事也逐渐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
省委的刘副书记也听过在北京的老同学,再次关注到了女高的处境。
他是真的对拯救大山女娃很重视的,否则也不会亲自出面,下文件成立这所女高。
所以在百忙之余,他就专门抽出了时间,亲自到了女高来视察。
甚至为了能看到最真实的情况,他都没有去通知县里的干部,直接就按照四不两直的原则,带着秘书就赶到了华坪女高。
当然,这个时候四不两直的原则,还没被规范出来,但方式总还是一样的。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没有当地领导的陪同,直接让张老师亲自带着。
毕竟学校也不是真就让所有人随意进出,平白进来两个大男人,在女高还是很惹眼的。
张老师自然是要被通知到的,她是见过刘副书记本人的,当时就愣了一下。
但很快又想起了李皓的提醒,连忙调整了情绪就迎了上来。
在没有确认具体情况之前,刘副书记还是很客气的,让张老师带着他在学校转一转。
然后这一看,就让刘副书记还是心痛,女高这里的条件要远比他想象的差。
除了能吃饱饭这唯一一点正常条件外,课桌、宿舍床全都是旧货,一动就吱吱呀呀的响个不停。
另外还没有厕所、没有食堂,连老师数量也低于正常标准。
在巡视完所有情况,刘副书记又向张老师询问起了,为什么学校会办成这样,政府拨下来的款项都用到哪里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