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李忠武:千万人吾亦往矣!
第334章 李忠武:千万人吾亦往矣! (第2/2页)那些由狂风侵蚀形成的沟壑,虽然规模无法与巨大的峡谷相提并论,但其复杂的地形却能为他们提供一个绝佳的避难所,甚至可能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
幸运的是,距离他们当前位置不远的地方就存在这样一个风蚀沟。
李忠武迅速判断了形势,意识到这可能是他们摆脱困境的唯一机会。
当机立断,他立即下达命令,指示所有人员迅速向最近的沟壑地带转移。
那里地形错综复杂,非常适合用来伏击紧随其后的追兵。
随着马蹄声的逐渐逼近,李忠武和他剩余的士兵们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迅速地冲入了一片错综复杂的沟壑地带。
他们充分利用沟壑的掩护,一边快速地向前移动一边布置简易的陷阱。枯枝、石块、甚至是马鞍,都被用来制造障碍。
呼延唤的骑兵队伍因此被迫减速,不敢轻易地进入这个地形极为复杂的区域。
李忠武抓住这个机会,指挥着士兵们灵活地在沟壑中穿梭,巧妙地一次又一次地避开了追兵的视线。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尽管当前的形势依旧十分危急,但他们至少暂时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风声呼啸,夹杂着敌人的怒吼,然而在这片沟壑中,李忠武和他的士兵们却如同消失了一般。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在沟壑的掩护下,李忠武开始冷静地筹划下一步的行动。
他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些低矮的沟壑只能暂时拖住呼延唤一段时间。要想彻底摆脱呼延唤的追击,他们必须找到一个更为安全的隐蔽地点,或者寻找到一个反击的机会。
在这片沟壑之中,他们或许能够找到一个理想的伏击点,利用地形的险峻给予追兵一个沉重的打击。
李忠武凝视着四周崎岖的地势,他深知必须迅速作出决策。
于是他选择了一个视野开阔的高点,居高临下地观察着呼延唤及其追兵的一举一动。
他的目光如同鹰隼,紧紧锁定着敌人的动向。此刻,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
随着夜色的加深,草原上的风愈发凛冽,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奏响序曲。李忠武知道,成败在此一举,他必须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
在这个关键时刻,站在高处的他,目光如炬,将底下的追兵尽收眼底。他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呼延唤的马队在蜿蜒曲折的沟壑间缓缓移动,士兵们明显放慢了前进的步伐,显然对于这片未知的地形感到畏惧。
然而,他也注意到那源源不断的北蛮追兵,很明显,自己所制造的巨大动静已经吸引了所有北蛮兵的注意,他们正如同潮水一般涌来。
面对着这如同潮水般涌来的北蛮兵,他心中十分清楚,用不了多长时间,北蛮就会将这片沟壑区域团团围住,形成一个无法逃脱的包围圈。
但越是这样的情势,他心中那块悬着的石头反而落了下来。他这边的追兵越多,就意味着殿下那边的追兵越少,殿下也就越安全,这恰恰说明他的计划已经取得了成功。
“将军,这北蛮的追兵实在是太多了,这里很快就会被他们包围。”先前那名表情悲戚的亲兵此刻来到李忠武的身边,忧心忡忡地说道。
他的声音已经变得嘶哑,右肩更是中了一箭,但他此刻正紧咬着牙关,用尽全身的力气将箭杆折断,然后用布条紧紧地缠绕伤口,以止住不断流出的鲜血。“我们得尽快找到一条出路。”
李忠武沉默了片刻,然后坚定地开口:“在这种情况下,逃跑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唯有……”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他心中明白,唯有背水一战,才能找到那一线生机。
李忠武的话让亲卫原本肃穆冷峻的脸色变得更加铁青,他眼神中闪烁着阴晴不定的光芒,望向李忠武,一副想要说些什么却又犹豫不决的样子。然而,他最终还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似乎做出了某种重大的决定,神色变得异常坚毅。
“将军,我们这些无名小卒死了并没有什么,但如果您今日在这里失败,您的一世英名将会毁于一旦。”他板着脸,一脸凝重地说道:“将军您若倒下,就如同断了一臂,趁着现在还有机会,您应该立刻率兵突围。”
李忠武淡淡地扫了他一眼,目光坚定而深邃,仿佛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英名不过是过眼云烟,殿下的安全才是最为重要的。”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底下正在叫嚣的呼延唤,忽然手中握紧了长刀,沉声喝道:“如果我现在撤退,那北蛮就会反应过来,殿下仍会处于危险。”
“既然做戏那就做全套,从现在开始你带着一部分人佯装成殿下继续突围,我这次亲自会会那呼延唤,为殿下拖延时间。”
“这……!”
听到李忠武的话,那亲卫队队长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急忙抬起头,面色惨败的劝道:“将军您三思啊,要是您万一有个闪失,我等回去如何向殿下交待?”
“交待?”
李忠武蓦地冷哼一声,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语气充满了悔恨与惋惜,“你不能向殿下交待,我又如何向得了那沧、愈二州的父老乡亲交得了差?这场大战中根本就没有胜者!”
亲卫队队长一时间被怼的哑口无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硬着头皮想要继续说下去,然而刚抬起头映入眼帘的便是李忠武那决绝的眼神。
“够了,勿要多言,我心意已决。”
说着,他双手抓紧了缰绳,目光牢牢锁定在呼延唤的身上,冷厉且森寒,“告诉殿下,我李忠武为殿下开疆拓土,无怨无悔。”
话音落下,‘希律律’的嘶鸣声响起,在一阵烟尘的背后,有一人一马逆向千军万马而去。
这一次,虽千万人吾亦往矣这句话在一个人身上得到了真正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