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王之诱饵
第249章 :王之诱饵 (第1/2页)唐使蒯彻走了。
项梁让项庄恭敬的送出去营去。
蒯彻虽然告辞离去,可他最后说的那些话给了帐中诸人重重一击。
人人震惊,难以平静。
项梁和范增本以为吴广派使者前来是想要劝他们退兵,好自己独吞关中之地。
哪知道人家唐王的格局竟这么大。
他们本来准备好的一些威胁台词甚至都说不出口。
项梁的一颗心更是激动的跳跃,近乎飞出胸膛。
而在蒯彻离去后,帐中先是一片诡异的沉默,紧接着便有人开口了。
“暴秦以严刑酷法施虐于天下,万民苦秦,天下英雄奋起而争。能与暴秦相抗衡者唯唐王与武信君二人,今唐王欲举武信君为王,此等目光甚为精准。吾等同样愿奉武信君为王!”
说话之人是桓楚。
他自江东时便开始跟从项梁举兵,乃项氏死忠,当然希望项梁能称王。
他一开口,其余龙且、钟离眛、郑昌等将领全都跟着附和。
“桓将军所言是也。武信君收复陈郡、南阳、颍川、三川诸地,屡破秦军,更收降章邯等秦将,声威盖于四海,如此功勋天下能有几人相比,以此大功自当为王!”
这些人是项氏亲信部将,如果项梁能进一步为王,那他们的官爵职务就可以再往上进步一点了。
每个人都想进步。
而项氏诸人,如项缠、项声、项襄、项冠等人更是全都点着脑袋,一个个脸露兴奋,甚至有项氏子弟已经开始幻想项梁称王后的场景。
项梁为王,那他们可就是王族了。
这么大的诱惑,哪个项氏子弟能忍得住!
眼见项氏族人和其亲信将领纷纷开口,刘季、英布等关系稍远一些的楚将对视一眼,也跟着附和。
这种时候还不跟着表忠心,那可真是情商太低了。
韩王成正因为划定韩国领土这件事而发愣,被张良暗中伸手戳了下,一下反应过来。
他忙在脸上挤出笑容,表态道:“武信君屡破秦军,功莫大焉,今又复我韩国社稷,乃韩之恩人,若是为王,我韩国定然支持。”
一片称赞和支持声。
项梁听在耳中,春风得意,嘴角不由咧出笑容来。
他本就是个性格骄傲的人,历史上击破章邯后便心生骄意,自认为天下无敌。现在他也确实在灭秦之战中立下大功勋,自认为当得起唐王和诸将的称赞。
就在这无数人赞颂时,有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
“武信君若是为王,则将怀王置于何地?”
所有声音都戛然而止。
项梁脸色微变,目光望向那人。
一个中年男子,面皮白净,颌下有长须飘飘,颇有一副好卖相。
宋义。
“宋君何意,莫非是认为武信君不配称王吗?”
龙且性格暴躁,当场质问。
宋义摇头道:“非也,我只是认为武信君今为楚将,奉怀王令而西攻秦军。今若不禀怀王而与唐国约王,恐对声名有损,还请武信君思虑之。”
楚怀王。
这是项梁在对付吴广召唤时所立的楚王,如今反成了项梁称王的桎梏。
从名义上来看,除了韩王成、张良外,在座的人都是楚怀王的臣子。
项梁伸手,止住还欲争辩的龙且,神色阴沉道:“宋君所言有理,此事我自当思虑。尔等暂且退下吧。”
见大家的好心情都被宋义一番话破坏,龙且等人狠狠瞪了宋义一眼,大步往外走去。
项梁让诸将离去,但留下了二人。
一个是项羽,一个是范增。
“羽儿听闻唐使出言时曾激动起身,但其后又闭口不言,是不欲我项氏称王乎?”
项梁先看向侄儿。
作为项氏诸多子弟中最能打的一个,又是自己亲手带大的兄长之子,项梁对项羽非常看重。
项羽摇了摇头,沉声道:“那陈胜、吴广不过一黔首匹夫,尚且能称王为尊。我项氏天生贵胄,叔父更率军击破秦贼,立下盖世功勋,自然能做王。只是……”
说到此处,项羽脸露不忿。
“我项氏称王自可为之,何必要那吴广相举。楚王是叔父所立,不过一傀儡罢了。待此间事了,叔父率军回去,大可废其位而自立为楚王,根本不需要那吴广说了算。”
话语激昂,充满不服。
项羽想不想项氏为王?
当然想。
可他不愿意项氏因吴广而王,这偏见已是根深蒂固。
项梁听得直摇头。
他明白侄儿的想法。
“羽儿啊,你还是太过年轻。废王自立,以下克上,真要是干了这事,岂非自损我项氏名声?日后天下人又如何看我项氏?凡事要考虑后果啊。”
项梁摇了摇头,望向一旁的范增,问道:“刚才范公亦未曾表态,何也?”
范增先笑了笑,表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我观吴广行事速来诡诈,不做无利之事。武信君觉得他遣使前来说这些话,是真心欲推武信君为王?”
项梁沉默了。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吴广的想法。
说一千道一万,不过利益交换罢了。
项梁低语道:“灭秦之后,他欲与我分利。他得关中之土,而我则得王号。”
范增见项梁清楚,便直言道:“就看武信君是想要和吴广争一争关中呢,还是想要这个王号。若欲为王,这次是个好机会,可如此就不好和吴广翻脸去争关中了。”
项梁叹了口气。
就像范增说的,这是他称王的好机会。
项梁之前立熊心为楚怀王,从而得到占据楚地的大义名声,也可以借此抵挡吴广借陈胜名义的召唤。
但这一来,楚怀王是项梁自己立下的君主,他就不能轻易背叛。
不管是废除,还是将其暗杀。
只要楚怀王死了,项梁又紧接着登上王位,那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事是项梁干的,项氏的名声将尽数毁掉。
弑君篡位,这可是为世人所唾弃的事情。
人家田氏代齐,尚且是通过几代人缓慢经营,用“大斗借,小斗收”等手段得到齐地人心后才水到渠成的登上君位。
三家分晋,也是因为三族在晋国作为公卿两百余年,各自根基深厚,无惧人心向背。
且不管是田氏代齐,还是三家分晋,他们最后都通过各种手段得到了周天子的册封,让天子公开承认他们为诸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